本校自2001年創校以來,在艱困中成長,茲以內部因素之優勢與劣勢、外部因素之轉機與危機,SWOT分析如下:
優勢Strength | 劣勢Weakness |
1. 永續優質的五星級有機生態校園,絕佳全人學習環境;2. 全方位學生輔導,把學生當自家兒孫關懷;
3. 強調學生學用合一,推動企業實習;落實畢業即就業教育目標; 4. 積極推廣終身教育,充分善盡大學社會責任,績效卓著; 5. 精緻農業領域,於國內、外均具領先的地位及具重要的影響力; 6. 完善的國際認證的數位學習平台,充分提供企業實習及在職工作者彈性學習機會; 7. 具國際招生的優勢,境外生比例遠優於他校; 8. 教學軟硬體持續提升,教學內容與方法持續精進。 |
1. 創校迄今連續22年學雜費未漲,經費來源單一,財務負擔較重;2. 政府對高教經費挹注重公立輕私立,導致私校資源嚴重不足;
3. 本校規模小學系少,專業較局限,影響產學研究發展量能; 4. 校內資源未能整合發揮最大效益; 5. 高階師資流失,造成經驗與技術無法傳承與永續; 6. 少子女化導致校際競爭,難與中部地區其他大學建立實質聯盟合作伙伴關係。 |
機會Opportunity | 威脅Threat |
1. 政府刻正積極鼓勵高等教育國際化與回流教育;2. 設有華語文中心,境外學習中文需求增加;
3. 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有助學校招收更多東協國家學生; 4. 本校發展契合國家產業發展政策,尤以綠色能源與精緻農業為重點; 5. 本校符合僑委會強化僑胞僑生歸國集訓研習項目; 6. 長照2.0與商管學院發展樂齡照護與養生的發展目標一致; 7. 人工智慧4.0與智慧科學院發展智慧農業及智慧能源的目標不謀而合; 8. 本校推動媽祖信俗文化有成且公益團體對信俗文化日漸重視; 9. 本校畢業學生就業情形良好,獲得企業普遍認同; 10.教師積極參與產學研究計畫,提升產學能量。 |
1. 少子女化日益嚴重,生源管道受限導致招生不易;2. 面對他校競爭,現有招生策略無法及時產生效益;
3. 疫情造成產業快速變遷,產學研究因應不易; 4. 大學畢業薪資不佳,導致升學與休退學情形嚴重; 5. 普遍大學轉學機制太過容易,以致轉學問題,影響本校經營。 |
目前台灣正處於人口少子化以及產業發生重大改變的時刻,本校必須重新省思因應策略,以強化本校既有優勢。一方面積極在國際化上採取機會追尋策略,追隨成功案例(英國密德薩斯大學(Middlesex University)辦學優良的大學之一),積極招收國際學生,加強與國際學術交流,另一方面,以在地產學型大學優勢,強化本校之「創新、創業、永續、人文」發展特色。本校抱持勇敢迎向未來,追尋永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