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沿革

clip_image001

clip_image003

我非常羨慕張伯苓先生創辦天津南開的精神。伯苓先生以南開小學的基礎,繼而興辦南開中學,隨後下決心到美國進修深造,創辦了與北大、清華齊名的南開大學clip_image002。先生力行「人能弘道勇於實踐」,是為終身奉獻教育工作者的典範。

clip_image004

披荊斬棘六年篳路藍縷

諄諄諍諍關愛呵護不斷

種樹!明道最愛種樹。

人人動手,從八十三高齡的創辦人、董事長、董事群、 clip_image005

校長、到系主任、教授、學生,一起來種樹。

這一天,是明道校慶。

學校「過生日」,小樹苗們也過生日,有了新生命。

800 棵!

南投林務局送來這樣的大禮,比什麼都珍貴!

種下 800 棵的台灣櫸木、檸檬桉、刺桐、台灣欒樹,排排隊,

各有位置。

等他們大了壯些,再搬家,跟大樹們一起挺立在大地上。

clip_image006

 

創辦人帶領著董事會,就像照護著這群樹苗一樣,一點一點呵護著明道的成長。

汪創辦人一生獻身教育,除了將台中市一中變身為當時第一流中學之外,明道中學的創立,更是教育界不朽的奇蹟。董事長曾在教育部擔任中等教育司的司長,也在教育廳擔任副廳長,對於各級教育制度如數家珍。clip_image007

董事群裡,還有在台大園藝系執教多年、也是精農系陳中主任恩師的康有德教授、曾任師大校長的梁尚勇、明道資深校友暨第一屆家長會長的劉董事、醫院院長的郭董事、明道 PDA 創辦人林董事、為學校趕工建設的邱董事等等。

你看!今天種下的台灣櫸木,是台灣原生闊葉樹中的一級木材,將來可以做傢俱,是優良木材。檸檬桉,是全世界最高大的樹種之一,將來的檸檬桉樹林會很「透光」,充滿檸檬芳香。刺桐會在春天開花,豔紅的花朵就像雞冠。台灣欒樹會隨季節變化,從春天的嫩綠、夏天的濃蔭、夏末的黃色花海、到秋冬的盛果。

明道的名言:等待著,樹成蔭;期待著,人成器。

clip_image008

孕育著一顆純淨的赤子之心,滿腔淑世濟民的坦蕩胸懷,淬煉務實國際化的專業信心,明道學子沈浸在如莊園、如書院的優美校園中,或倚欄沈思、或辯証舒懷、或授業於朝夕孺慕的學者、或啟惑於浩瀚廣博的書海。 clip_image009

明道人不但是術業有專攻的治學家,同時也是民族生機的關懷者;明道人不但是圓通練達的企業家,同時也是悠遊藝術文史的品味者。面對瞬息萬變的未來挑戰,在專業上精研學習方法與實踐能力,藉廣泛的課程涉獵,了然學科整合互補之道;在生活上成就以人文、藝術及應用科技為核心的體驗家;在志向上更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慎思明辨,果敢有為。

clip_image001[7]

  • 貫徹建校理念
    clip_image002[10]「培育專業務實、多元廣博、慎思明辨、果敢有為的下一代公民」,係明道大學規劃肇始即予揭櫫之建校理念。由塑造寧靜致遠的校園環境,創新整合的學系架構跨學系之學程設計及資源整合,熱忱負責的教師陣容,到貫徹產學合一的建教實習等政策,均以此共通理念為依歸,以奠定優良傳統校風,以彰顯私人興學、書生報國之志。
  • 重視人文關懷
    校園位於以農業生產為主之彰南平原,得以避離都會之塵囂擁擠。整體校園規劃以營造人文氣息為設計導向,古典的書院莊園,配合綠化景觀,復原校地原生林相與植被。學生人格陶冶方面,則將秉承明道中學成功且獨步全國之人文關懷傳統,如:於民國 82 年落成之「明道國學講壇」,為國內唯一國學專用之教學講壇,並以唐式建築及古典器物營造整體人文氣勢與質感,使學生充分感受中國傳統之動人深刻。
    另於民國 65 年創辦之「明道文藝」,為國內僅有專為青年學子編輯之文學刊物,「明道文藝」於民國 66 、 79 、 81 、 82 及 84 年,屢獲行政院新聞局優良刊物金鼎獎,並擴大關懷面,以舉辦「全國學生文學獎」方式,廣及全國,培育無數人文關懷的文學種子。
  • 配合地方產業
    clip_image003校址相鄰田尾、北斗、溪州及埤頭四鄉鎮,為一片人口十三萬的農業區,天然資源缺乏、工商業落後、藝文休憩等公共設施需求殷切,且當地年輕人口嚴重外流,導致人口負成長。
    本校設立,將從教育的觀點,協助推動地區之環境改造,參與公共政策,結合地方特色,推動區域建設。如田尾鄉可將現有之傳統鮮花市場,發展成精緻及專業之園藝花卉;綿延長達一公里遠的公路花園,及未來之台糖農園休閒區等,富有休閒教育資源,故本校設立造園景觀學系,培育景觀設計人才,提昇地方產業,並首創設立全國第一個精緻農業學系。而資訊、管理、設計等學系及教育研究所,將可大幅提昇區域之文教水準,帶動社區建設,回饋鄉里,並推廣終身教育與回流教育,提昇文化,改造社區,開啟地方發展新契機。
  • 實務理論並重
    clip_image004為因應公元二千年國家重大發展藍圖,如亞太營運中心及金融中心、東亞科技島以及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等大量管理及技術人才之需求,本校設置有管理、應用、高品質休閒、推廣服務單位 ….. 等,以做育新生代人才。
    課程設計注重實務,討論中強調「案例分析」以增長學生實務經驗,並以「專案研究」帶領學生深入瞭解業界實況。「實務實習」課程將直接在職場進行,並訓練學生獨立分析、資訊研判與參與協調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