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十多年前,本人從河北家鄉帶領流亡學生輾轉來台,隨後主持台中市立一中;四十年前,又創辦明道中學,一心一意以辦好教育、為國育才為職志。
從事中學教育五十年中,對於近代教育家張伯苓先生,由南開小學,而南開中學,再辦南開大學,把教育事業從根紮起,逐步向上延伸枝榮葉茂的做法,十分欽仰,並深受啟發,於是在辦好中學之後,繼而創辦明道大學,作為延伸教育崇高理念的努力目標。
今明道管理學院既已成立,教育理想即將施展之時,回顧之前顛沛流離的流亡學校、自立自強的台中市立一中、及不斷躍升的明道中學,在教育的內涵裡,無不期待學生具備內省自修的功夫,所以,在明道大學裡,我們除了提供一個非常優美的校園,讓學生可以專心研究學問、培養實用技能、涵育人文素養、享受優質生活外,更著重在塑造一個完美的個人。所以,凡是進到這所學校求學的青年,都希望他們體會學校教育的精神,並努力追求個人最基本、最崇高的修養。
「明善誠身」 ,這四字典出《孟子‧離婁上》與《中庸第二十章》,其雲:「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其身矣。」意思是「真誠做人做事,是有方法的,若是不明白善的道理, 就不能真誠做人處事了。」
「明善誠身」 ,分開來說,就是「明辨是非」、「善與人同」、「誠中形外」、「身修家齊」的意思,正符吾人興學益世、教育子弟的精神,以上承台大哲學系傅佩榮教授深思惠釋,爰列為青年學子共守的校訓,期勉大家沈潛修習、戮力以赴,成為新世代新青年的典範。